白癡選股法:

1.五年來年年賺錢

2.ROE>10%

3.本益比<8進場

4.分散投資,每年檢視一次財報

5.公司出現重大利空、本益比偏高、技術線型,停利

在退休之前,除了應急的現金,all in 股票,因為收入就是面對市場波動最好的保障。

退休之後,再用股債平衡。

被動投資的組合: 30%0050 30%中型100 40%高股息等等,定期再平衡。

 

2005花旗寄給巴菲特韓國的股市四季報,每頁介紹一檔股票。他花了5、6小時,從裡面挑出20家公司,共花了一億美元。

這些公司平均本益比非常低,擁有強健的資產負債表。他沒去過韓國,也不了解他買進的這些公司,甚至連公司年報都沒有看過

只是從四季報裡面的簡介、淨值、EPS、股價,去判斷是否可以買進,這就是標準的葛拉漢式投資法。

 

總而言之,對缺乏時間研究的投資人來說,只要投資組合夠分散,採用純量化分析建構投資組合的方式也未嘗不可。但是這個時候絕對不可以集中投資!!

若要集中投資,或是更進一步提升報酬率,質化分析就是一定要的!因為數字只是結果,無法從中推斷未來會出現甚麼樣的危機與轉機(ex原物料上漲行情、多了不少大單等等)

 

指數投資者相信市場整體有效率,只要持續投入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再平衡,就能夠參與一個區域或是全球的經濟成長。歷史數據顯示,絕大部分的主動投資會輸給被動投資者。

價值投資者認為市場經常不理性,因此有機會超越市場。基本分析沒辦法判斷趨勢甚麼時候會發生,有沒辦法評估明確的價格目標,但只要有約略的概念,就會形成投資上的優勢。此外有大量的學術研究指出,只要用簡單的比率分析,長期就足以獲得優於市場的的回報。

順勢交易者(依照股價動能趨勢來交易,出現突破趨勢就做多;跌破就做空)和價值投資者就像一體的兩面,兩者都是利用市場的恐懼和貪婪。不過順勢交易者只關心價格走勢本身。有大量的回測可以說明這種效果。

技術分析...沒有足夠的理論基礎與歷史數據可以去證明。

 

包租股:

1.近三年平均ROE>15% 穩定性、趨勢以及持續性比絕對數字重要

2.近五年每年都賺錢(景氣循環股不適用)

3.長期負債<10%

4.營業、自由現金流為正,小心盈餘營業現金流比

5.近三年都能配發現金股利

 

菸屁股:

冷門股、循環股,並不期待有高成長或是穩定的獲利,主要著眼於景氣動態,只要公司復甦就可以獲利

 

買進條件:

1.近三年平均現金殖利率>8%(包租股)

2.PE<8 (包租股)

3.PB<1(菸屁股)

4.處在歷史低量或低價區(包租股、菸屁股)

 

我習慣分散投資,因為就算某檔真的出事了,也不會造成整體資金的嚴重損傷。

有一派投資人認為資金應該要集中,不然無法照顧到所有投資標的。我認為這個說法並不合理,因為絕大多數要做的功課、要花的時間,都應該是再買進前,而不是買進後。

1.至少分散10~20,就算積極一點,至少也要10檔,每檔金額大致一樣就可以。

2.分散到不同產業

 

資金不足可以買0056,相較於0050產業較平均;如果有信心常抱,可以一次買足,如果保守一點,可以分批進場。

單一持股如果超過15%,一定要設停損點。(約莫是下跌20~30%)

我的系統是以基本面選股,持股高度分散,輔以少量順勢操作。並且在趨勢延續一段時間後,依據指數位置來控制持股總水位(數月到數年為單位)

 

出場時機: EPS持續衰退 存貨或應收帳款,連續2或3季異常攀高 股價是否跌到近期最低點(但是如果買得夠便宜就不需要) 本益比過高,採取移動停利

移動停利: 用技術指標輔助,當股價停止持續上漲,跌破季線、年線、或趨勢線就賣出。

出場後不急於換股,沒有好標的寧可保留現金。如果是從低檔沿路做到高檔,其實不必因為指數接近歷史關卡就出脫持股,等到指數或是持有的個股明顯轉弱,例如跌破季線,再逐漸出脫或是換股就可以。

如果想要載滿持股下規避空頭市場的風險,可以考慮在大盤趨勢轉空時,放空手上的投資組合的期貨

跌幅夠大再用現股買進

1.聽到內線消息,先判斷是否為出貨消息,例如如果有爆量就不要買;沒有爆量就可能是好股

2.讀研究報告,注意產業大方向(喜歡專注本業、轉投資簡單的公司)

3.追蹤特定公司發展,先參考達人經驗

4.撰寫交易紀錄找弱點,公開分享與強者交流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00901037 的頭像
    b00901037

    Some thoughts of Meinhard!

    b009010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