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報酬低風險,是當反向操作者的好幾個理由之一。

擁有堅實盈餘還有低本益比的好公司好股票,最後一定會獲得該有的注意。

投資標的:

1.成長股:有明確的成長特徵

2.基本產業股:有能力廣泛參與美國經濟長期成長(包含特殊情況股-產品、市場或管理階層正在大幅變動的公司)

 

1.低本益比

2.基本成長超過7%(還有引人側目的股利)(從過去五年推估未來五年)

3.收益率有保障(大部分的情況中則是改善)

4.總報酬率相對於支付的本益比兩者間關係絕佳

5.如果本益比沒有獲得補償,不買週期性股票

6.成長領域的穩健公司

7.基本面強

低本益比:

1.充分參與漲勢

2.跌勢獲得保障

溫莎買的股票通常低於市場平均值40~60%

不需要超高的成長率,因為本益比升高的效益更大。

找的是合理持久不衰的成長率,成長率低於6%或高於20%很少能夠中選,較高的成長率意味著高風險。當然還有週期性股票

其實優良的公司可能會提高股利(收益),收益率也是溫莎基金很重要的成長來源。

成長率15%加上收益率1%的股票,本益比通常是成長率11%收益率5%股票的兩倍,很奇怪....當然也不一定要強求收益率!

總報酬率(成長加股利)/原始本益比 = 總報酬比率(total return ratio) >=2

迷戀大型成長股的投資人,為過高的價格找合理化的藉口,但我認為價值取決於基本面。

週期性股票佔溫莎基金1/3以上,估計正常的盈餘,絕對不要盈餘峰值出現才出手。

週期性股票的本益比上限會對股票上漲造成限制;對於成長股,只要盈餘繼續成長,本益比就會提高;但是週期性股票只要遇到盈餘高峰,投資人就不會再付更高的價錢,所以構成本益比上限。

我們只買本益比掠過底部的週期性股票。

低本益比策略在盈餘回升前六到九個月出手能賺更多的錢。

基本面:確定公司盈餘下滑是出於誰的因素?現金流量(保留盈餘加折舊、營運資金、資本支出、ROE、營業利益率、稅前利益率)

 

閱讀新聞報導時,會留意那些行業處於困境,並且確定他的業務真的健全。價格大跌,後市看好

尋找浴火重生的公司

尋找是景氣循環股但卻有大部分不是景氣循環產品的公司

以己之長投資

在住家附近選購、擴大你的視野

培養場外意見

   公司聲譽如何?

   業績會成長?

   業內老大?

   整個行業成長如何?

   是好的管理階層?優良的領導能力?

 

衡量式參與

 週期成長股(1/3)

 溫和成長股(次之)

     是實力股(solid citizens):電話公司、電力、銀行、成熟市場包圍的績優股。本益比低、盈餘成長可能<8%,但是本益比上升可以帶來可觀的利得。

     而且能在熊市守住原來的價格水準,因為收益率高。

低知名度成長股(再次之)

   成長率12~20% 本益比6~9 業內龍頭 容易瞭解的行業 ROE好(管理階層經營有方) 收益率2~3.5%

高知名度成長股(最少)

 

假設溫和成長股最好,就集中資金在那,假使溫和成長股的金融股最好,就集中資金在那。

Top-down or down-top? 都要 石油類股>石油股、慘遭重擊的個股本益比符合標準

 問清楚:

業內價格上漲或下跌?

成本?

哪些公司是龍頭?

有沒有競爭對手?

產能滿足需求?

有沒有新廠?

那些因素影響獲利?

賣出理由: 基本面惡化、價格接近我們的預期

溫莎持有的每一支股票都是拿來賣的。當你正在吹噓某支股票買的多漂亮,也許就是該賣出的時候。我們不玩抓市場頭部的遊戲。溫莎平均每支股票持有三年。

在價格過高的市場,溫莎會持有至多20%的現金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00901037 的頭像
    b00901037

    Some thoughts of Meinhard!

    b009010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